“解锁”新玩法 农文旅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来源:人民网 2023-09-26 16:30:59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碧水映蓝天,宜居宜业的江城正焕发新的活力。近年来,武汉市通过实施全域整治、连片打造,形成黄陂木兰大道、新洲桂花大道、蔡甸嵩阳大道、江夏鲁湖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振兴示范带。“2023媒体融合发展论坛”人民日报社采访调研团近期走近江城,感受农文旅融合过程中形成的乡村振兴壮美画卷。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充分发挥文化赋能作用,挖掘提升乡村人文价值,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场景创新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过程中,深挖乡村文化与民俗特色,创新消费场景,能够拓宽产业边界,推动文旅更深程度的融合,有效促进乡村振兴。

  “以前村里资源匮乏,全村抛荒耕地达85%以上,常年居住人口不足20%,房屋闲置率达85%,农田、农房和田园风光等资源贬值,没有产业,留不住人。”受政策感召、回乡反哺的葛天才说,他决定为家乡发展出一份力。2018年,葛天才响应黄陂区委区政府“三乡工程”的号召,成为黄陂区杜堂村第一书记。

  在乡村“引路人”的带动作用下,通过流转荒地、改造村湾民房、开发农耕体验、滨湖亲水、精品民宿等产业项目,黄陂区共创农旅融合“木兰游”品牌,将“空心村”成功打造为4A级景区“木兰花乡”。据悉,近年来,黄陂区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发展,形成1000平方公里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以地域民俗特色为抓手,结合木兰故事与文化传承,呈现沉浸式文旅新场景,同时立足空间要素,打造“乡村观光游”消费新场景。

  今年,武汉首座不夜城——“木兰不夜城”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花乡景区内正式开街,“木兰不夜城”内设15大主题舞台以及每日30场的艺术演绎,沉浸式主题互动表演、特色鲜明的夜游产品满足了游客多样化的需求。通过持续的投入与创新升级,木兰花乡景区从“花”经济到“夜”经济的转变为农文旅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业态创新民宿经济点亮乡村游

  随着人们的旅游需求向多元化、个性化方向转变,乡村旅游与民宿业也迎来了新机遇,依山傍水的民宿集群备受广大游客青睐。

  石头砌墙、木头制桌、竹子编灯,在湖北黄陂打造的乡村休闲民宿中,游客可以体验炒茶、酿酒、刺绣等传统技艺,享受生活的慢节奏。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黄陂区的民宿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打造出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优质民宿。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数据显示,全区民宿已有近2000家,覆盖全域19个街乡,精品民宿占比逐年上升。

  “近两年,高品质‘微旅游’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群体选择近郊有品质、有体验感的民宿入住。黄陂地处武汉大都市近郊,又是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环境优越、山水资源丰富,自然备受青睐。”武汉市民宿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瞄准文旅产业发展的黄金赛道,黄陂区大力发展民宿经济,推进精品民宿集聚区的建设,形成以主打黄陂本土民居建筑特色的环木兰山民宿集群,以及融合多元建筑特色、主打浪漫生活气息的环木兰湖民宿集群。

  业内专家认为,业态创新增强了文旅融合的内生动力。挖掘文化资源内涵,以旅游化方式多维呈现文化符号,形成文旅融合新业态,能够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

  模式创新 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早在2005年,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慈惠街道就以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风格改造旧村居,使最西端的鸦渡大队变成了武汉最早的“网红村”——石榴红村。但以前的石榴红村,旅游只有采摘、烧烤、农家乐“老三样”,游玩体验、住宿购物都是短板,游客来了只能一日游,很难过夜。

  而今,突破传统农家乐模式,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慈惠街道对鸦渡和蔡家两个社区进行环境提升、景观改造,形成了全新的“乡伴慈惠”旅游区。通过植入艺术、休闲、文旅、研学、餐饮、民宿等元素,打造爆款项目,形成颇具田园特色的农旅产业链,吸引更多游客驻足,为缔造和美乡村、农文旅融合探索了一条新路子。

  业内专家表示,以乡土文化为基础,有效整合和激活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城市引入的多元文化业态有机融合,能够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品牌。

  在汉江边,东西湖区以美丽乡村示范点为载体,串联水果、蔬菜采摘等农事体验项目,结合乡间民宿的建设,打造乡伴慈惠亲子研学休闲游。多元的农事体验、亲子研学线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为东西湖区的乡村振兴带来了更多可能。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彭婵娟认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为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节奏和消费需求变化,乡村文旅行业需加强科学治理,既要建立起完善有效的行业治理体系,也要探索优化产业发展模式,从而不断催生内涵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服务更加周到的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杨麒钰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8%,排名全省第8位;产业投资增长21.8%,占比达5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排名全省第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3%,排名全省第8位

2024年02月28日 15:26

目前,快递是物流领域综合运输组合效率最高、信息化组织化程度最高、性价比最好、服务范围最广的业态之一,中国快递已经成为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

2024年02月28日 15:23

对加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建设各项重点任务作出系统部署,其中提出到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显著提升。

2024年02月28日 15:22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