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原标题:【民族文化探薮】“叟”与东西两爨蛮考——南诏王室族源新探之一
汉朝时间的越巂郡包括:邛都在四川西昌东南;灵官道在四川甲洛大堡;台登在西昌泸沽;定筰在四川盐源;会无在四川会理城西;筰秦在四川冕宁县西部;大筰在四川盐边;三绛在元谋姜驿;苏示在四川西昌礼州;阑在四川越西县东北;卑水在四川美姑等。相当于现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
《三国志·蜀志·张嶷传》说:“越嶲郡自丞相讨高定(元)之后,叟人数反。”是说越巂郡在蜀汉丞相诸葛亮征讨高定元以后,这里的叟人有多次反叛蜀汉政权。而在这里领导叟人造反的高定元并不是“叟”人,他是蜀中的“蜀叟”,是汉人。为什么说他不是叟人呢?是因为真正的叟人至今没有姓,现在四川凉山地区的大多数彝族也没有姓。即使有姓,也是在元、明、清以后才改为汉姓的。宋、唐以前叟人没有姓。如果说高定元是叟族,那有悖于历史的真实性。
《华阳国志·蜀志·张嶷传》说:“初,越嶲郡自丞相讨高定(元)之后,叟夷数反。”这里的引用与上一条基本一致。越巂郡在今天的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南到贵州北盘江以西、昭通地区、滇池周围、楚雄彝族自治州,都居住着同一类的“叟人”。
《华阳国志·南中志》说:“本益州。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叟反,遣将军郭昌讨平之因开为郡(益州郡),治滇池(今云南滇池周围)上。”《华阳国志·南中志》里的“南中”就是云南省的滇中一带。所以说在滇池这个地方,汉武帝二年,有叟人造反。汉武帝派遣将军郭昌前往镇压并在这里设置了益州郡,统治滇池周围的叟人。这里的“叟”,就是叟人,他们与蜀中的“蜀叟”不同,他所居住的区域是在滇中以及滇东。《史记·西南夷列传》说:“……筰都(今四川盐源县一带)最大”,筰都和邛都(今四川西昌)是僰人所聚居的版块,自“武僰氏”被推翻以后,僰与叟还并存,直到后汉、三国、两晋的史书里“僰人”这个称谓才不见了。
在僰人所聚居的板块上出现“叟”,这是必然现象,因为这时“叟”占了这里的统治地位。就像中原的王朝一样,刘邦做了皇帝就叫汉,李渊做了皇帝就叫唐,赵匡胤做了皇帝就叫宋。“武僰氏”被推翻了,“僰人”的称谓自然就渐渐消失了,然后在本民族内崛起的这一个支系就叫做“叟”。
叟与僰是同一个民族的两个支系,即今天的黑彝与白彝。《新纂云南通志》记载:“1936年,昭通市萨鱼河畔的古墓中,掘出铜印一颗,上刻阴文‘汉叟邑长’四字,同时出土的还有汉砖。”也就是说,昭通地区有叟人居住,在这里叟人居多,僰人居少。当然也还有其他的民族,比如:齐民(汉族)。那么,“汉叟邑长”,是什么样的官职呢?汉朝制度,县以下设有乡、亭、里长,没有“邑长”之职,所以这个“汉叟邑长”还得待考,而且这个“汉叟邑长”属于汉族。其理由是这枚“汉叟亭长”印是从“萨鱼河畔的古墓中”掘出来的,叟人实行火葬,没有坟墓。《史记》里没有“叟”的记载,以上两处记载有“叟”的史书是《华阳国志》,而《华阳国志》是晋人常璩写的,是沿用后汉以及汉朝时提法,“僰”这个词就不见了,被“叟”代替了。
到了三国、两晋,“叟”这个词汇也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蛮”。这是什么原因呢?据《华阳国志·南中志》载:“亮收其俊杰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及(孟)获为官属。习官至领军、琰辅汉将军、获御史中丞。”这里是说诸葛亮平定了南蛮之地以后,将这里有能力的英雄豪杰封了官职。他们是建宁的爨习、朱提的孟琰及孟获,收为蜀汉所用。爨习为领军,孟琰为辅汉将军;孟获为御史中丞。就因为有这些汉族官吏以及大姓的姓氏在史书里出现,所以淹没了民族的称谓。后来因为两晋国势衰弱没法顾及南中,南北朝时中原混乱,那更是鞭长莫及了。所以导致了南中军阀混战,大姓家族相互并吞,最后崛起的是爨氏家族。爨氏虽然向中原的皇帝称臣,但是实际上形成了割据一方的诸侯。
《隋书》卷三十七《梁睿传》载:“土民爨瓒,遂窃居一方,国家遥授刺史。其子震相承至今。而震臣礼多亏,贡赋不入,每年奉献不过数十匹马……如闻彼人苦其苛政,思被皇风……即请略定南宁(州)……”因为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爨氏的扩张与垄断,所以爨氏的称谓代替了南中“叟”人的称谓,但是爨氏所垄断区域里的主要民族还是叟人与僰人,他们从根本上没有改变原来居住的区域。为有两晋、南北朝时期,爨氏的扩张与垄断,所以爨氏的称谓代替了南中“叟”人的称谓,但是爨氏所垄断区域里的主要民族还是叟人与僰人。爨氏是什么民族呢?我的回答是,汉族。叟与僰是一个民族的两个支系,人死后不埋葬,更不树碑立传,没有姓氏。而爨氏有姓,又树碑立传,证据是什么呢?《爨宝子碑》《爨龙颜碑》就是铁证。
正因为爨习在三国时就当上了部落首领,给他的后代创造了学习汉文化的有利条件,致使有爨氏后代的发达。比如南诏阁罗凤时期,《德化碑》记载:“南宁州都督爨归王,昆州刺史爨日进,黎州刺史爨祺,求州爨守懿,螺山大鬼主爨颜昌、南宁州大鬼主爨崇道”。其中都督、刺史等官名是唐王朝加封的,鬼主是“夷化”了的乌蛮首领,集政权、兵权、神权于一身,但是鬼主不一定要本民族的人来当。爨氏从战国时入滇,到了唐朝已经在滇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他们的生活习性被“夷化”了,但他们的骨子深处还是汉族。
正因为有爨氏的坐大,其权势覆盖了“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北部乌蛮。樊绰《蛮书·名类第四》载:“东爨乌蛮也”是哪些地区呢?东北至今昭通地区,西南至今天的元江、泸西、寻甸、建水,南部到红河北岸。“西爨白蛮”在今天昆明、马龙、晋宁、澄江、江川、玉溪、通海、安宁、禄丰一带。北部乌蛮,《新唐书·南蛮传下》载:有七部落,从今昭通境内、镇雄至彝良、威宁、昭通之间;威宁至黔西、大方、织金一带;今会泽、巧家、东川一带,宣威到四川省越西、喜德、冕宁一带。从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北部乌蛮的范畴都没有涉及到今天的永仁、大姚、姚安以西的大理洱海区域。所以说“六诏”种族都不是羌族、叟族,以及乌蛮、白蛮北部乌蛮。纵观叟族的民族称谓随着时代的变更,在三国时叫“蛮”,隋朝叫“爨”,到了唐朝按他们对居住的区域不同,划分出“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北部乌蛮”三个主要聚居板块,但是这三个聚居地都没有跨过现在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大姚、姚安以西的洱海区域。所以,不论是“东爨乌蛮、西爨白蛮、北部乌蛮”都没有涉及到南诏王室族源的民族属性。(宋炳龙)
2024年09月22日 07:07
2024年09月21日 07:23
2024年09月21日 06:53
2024年09月20日 17:13
2024年09月20日 17:12
2024年09月20日 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