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成为“数字游民”热门旅居地

来源:昆明日报 2024-10-21 17:01:35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这是35岁的软件开发工程师崔阳旅居昆明的第8个月。“很松弛,感觉生活慢下来了。”每月2500元的房租、菜市场上叫不出名字的丰富野菜、老街巷里各具特色的咖啡馆、充满民族特色的小吃、小而精的城市公园、丰富的植被……去年底,崔阳从北京一家互联网“大厂”辞职,今年初来到昆明旅居,开启“数字游民”生活。

  “一个人、一台电脑所能撬动的能量,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短时间裂变,自由职业中技能变现的基本属性让大家得以抛开各种繁琐的外部因素,以个人能力接单赚钱。”依靠自己在软件开发以及自媒体方面的技能,崔阳一个月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虽然比在北京挣得少,但是幸福指数一下就高起来了。”

  在昆明,像崔阳这样的“数字游民”越来越多。从旅游到旅居,昆明到底有何魅力?又该怎样让这群依靠技术打破地域边界的“数字游民”留下,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数字游民”在昆体验理想生活

  去年,旅游大V“蓝天学长”发了一条视频——《云南,是最适合旅居的地方》,这位“走不出云南的旅行博主”表示,云南的每个州市,甚至每个县区都适合旅居,原因在于云南的多样性让每个地方都能发现精彩。

  据统计,2023年,省外来滇旅居人数达200万。其中,长期旅居大理的人达20万,旅居西双版纳的达30万,这些旅居客人主要来自川渝地区和东北三省。

  四季如春的昆明,交通便捷,医疗教育水平较高,人文底蕴深厚,无疑是旅居首选地。

  旅居者中有不少是“数字游民”——他们工作却不上班,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体验边旅游、边学习、边工作、边交友、边创业、边旅居的“六边形”共居共创理想生活。

  25岁的李斯扬就是一名“数字游民”,就职于一家从事户外运动相关旅游的小微企业,负责策划旅行线路、安排相关活动、运营社交媒体。“我很喜欢攀岩,这份工作正是我的兴趣所在。”每到周末,李斯扬便与朋友一起到昆明周边或者大理开展户外活动。作为小红书上拥有过万粉丝的博主,她在户外运动的同时拍摄VLOG进行产品推广。“收入来源其实很多,户外产品的推广销售、旅游线路的策划、旅游目的地的推广……多尝试,总能找到自己的赛道。”李斯扬说。

  对于“数字游民”而言,远离城市中心的乡村是他们理想的旅居地。

  今年,云南首个“数字游民”人才驿站在安宁市BCC美丽(龙山)“数字游民”中心揭牌,自今年6月运营以来,已接待来自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等10余个国家以及国内一线城市的近百名“数字游民”入住。

  “数字游民”涌入乡村不但能促进乡村社会的年轻化,更重要的是,与传统的人才下乡方式不同,他们大多是科技工作者、艺术家或创业者等高素质人才,与资本、技术和市场资源相连,能够为乡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例如,在浙江安吉,由“数字游民”创建的小型工作室在推动白茶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方面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年内,“数字游民”为当地村庄创造2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村集体收入增收50万元。

  康养旅居掀起银发经济新潮流

  最近,晋宁区古滇康养园人气高涨,接待中心时常排起长龙。随着冬日临近,第一拨来南方“越冬”的银龄客已抵达昆明。

  作为昆明的一家高端康养机构,古滇康养园不仅提供住宿、餐饮服务,还为前来旅居的老年人配备生活管家、旅游管家、医疗管家、文娱管家。园区内每个社区都有护士站,设有医院和健身房、图书馆、舞蹈室等服务设施。还开办有老年大学,长期活跃着20多个老年兴趣社团,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最吸引老人的是,这里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每3天组织老年人进行一次外出游玩,旅游管家提供全程定制服务,老年人自愿选择。旅游管家王洋说:“到海晏村看日落、逛斗南花市、到抚仙湖度假等,这些短途游活动很受欢迎。”

  对于老年人而言,寻找“诗与远方”时,当地的医疗水平也至关重要。

  依托中医药文化资源,位于石林县的杏林大观园也受到省外中老年消费者的热捧。据介绍,目前园区共有1000多张床位,很多老年人一住就是一个月。老年人在这里能享受专属管家的贴心服务,参加养生讲座、科普研学等活动,护士每天还带着老年人做康复操、打太极拳等。除此之外,园区还有中医院,以老年病康复治疗为特色,长期有专家坐诊,提供熏蒸、艾灸、针灸、拔火罐、推拿等中医理疗服务,利于老年慢性病管理。园区内的生态农场种植多种中药材和生态蔬菜,就地取材提供特色药膳,老年人也可以在园区采摘游玩。

  旅游实现高质量增长,“旅游+”和“+旅游”成为产业链延伸和深化的必然选择,“旅居昆明”乘势而起。作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的核心体验地,昆明正大力推进旅游兴市,通过文旅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打造世界知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让更多客人留下来、住下来,让更多的“美丽风景”变成“美丽经济”。(记者 李双双)

责任编辑:杨莉昆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这项在全国率先开启的创新之举,是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再提升的云南探索,正撬动一场政务服务的深刻变革。

2024年10月21日 17:00

本次公布的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共7件,涉及6户用人单位及1名个人;公布的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共7条,涉及7户用人单位。

2024年10月21日 15:42

10月22日10:00,让我们跟随“学习强国”沿着边境看中国的镜头走进云南,沿着边境,沉浸式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

2024年10月21日 11:46

螺峰山隧洞顺利贯通,标志着滇中引水工程玉溪段建设取得阶段性胜利,为后续建设任务的顺利推进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10月21日 11:37

今年前三季度,中老铁路发送进出境旅客17.7万人次,运输进出口货物货值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5.6%、50.5%。

2024年10月21日 11:34

从“通”到“畅”,从“畅”到“快”,从“快”到“好”,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

2024年10月21日 11:33

重温誓词碑的故事,铭记中华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为边疆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坚定信念。

2024年10月21日 11:31

  云南拥有25个世居少数民族,是全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跨境民族最多、特有民族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多、自治地方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最多的省份。

2024年10月21日 11:29

随着大永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昭通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1000公里,打通了11个出滇、入川、进黔的高速公路大通道。

2024年10月21日 11:24

  沿着云南4060公里的边境线,走访374个沿边行政村(社区),你会看到如诗如画的村寨风景、生机勃勃的特色产业、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载歌载舞的各族群众……每个

2024年10月21日 11:24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