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边传统村落挖掘保护民俗资源

来源:新华社 2020-06-01 15:22:50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黄土高原上的“千年古枣园”。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前山高,后山长,我家就住在高坡上,拉着老牛扛着桨,爷爷的爷爷就这样……”

  伴着粗犷质朴的歌声,一群村民穿着陕北地区传统服饰,手握各式各样的农具,牵着自家老牛高马,依次缓缓走来。在起伏的沟峁间,耕种、打夯、娶亲……一幅幅黄土高原祖辈生产生活图景徐徐再现。

  这是在黄河岸边一个小山村每天都会发生的场景。这场原生态实景演出《高高山上一头牛》,全部由陕西省佳县坑镇赤牛坬村村民自编自导自演。

  在300多孔依山而建的窑洞前,100多位村民以天空为背景,以山坡为舞台,为到村里的游客展示表演。

  “现在每天演一场,高峰时一天会演好几场。参加演出的村民,每次可以领到最少20元的报酬。”赤牛坬村村支书高建茂说,“游客多了,村里农产品也卖得好,合作社、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各种生意逐渐红火起来。”

  “演员本色出演,特别朴实、自然、亲切,不由得把人带到真实的生活劳作场景中。”榆林游客乔可说。

原生态实景演出包括耕种、打夯、娶亲等。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除了实景演出,赤牛坬村还建起了乡村民俗博物馆。由服装鞋帽、度量衡、五谷杂粮、婚丧嫁娶等68个展厅、10万多件展品组成的博物馆,把现代生活的人们拉回到遥远的记忆中。

  对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让这座古村落焕发生机。几年间,村里修通了旅游专线公路,建起了公共服务中心,全村窑洞换上了门窗、雨檐,家家都有了太阳能热水器和节能灶……去年赤牛坬村接待远近游客30万人次,村民收入也显著增加,人均收入达到1.8万元。

  “挖掘和保护好民俗资源,能够促进文化旅游,黄河沿岸的乡村振兴又多了一个锚点。”佳县县委书记刘生胜说,“这不但保存了古村落的历史记忆,还唤起了村民的自信和自豪,更给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哺育了灿烂中华文明的黄河,流经9个省区,绵延5400多公里。从远古时代起,中国人就在黄河沿岸休养生息,并在沿线聚集发展了许多古老村落,它们成为黄河民俗文化的传承者。

  2019年9月,中国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迎来发展的新契机。

  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沿黄河地区的一批传统村落正在褪去贫穷的面貌,村民开始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专注挖掘保护民俗文化资源,吸引来越来越多的游客。

  距离赤牛坬村50多公里的泥河沟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古枣村”。村里一片36亩的古枣园,有1100余株老枣树,其中最老的枣树已有1400多年。村支书武正生介绍,中国很多地方的枣树都是从这里“开枝散叶的”“现在还一直有人来买枣树苗”。

陕西省佳县坑镇赤牛坬村村民在表演《高高山上一头牛》。新华社记者 张斌 摄

  2014年,这片保存完好的古枣林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同年4月,泥河沟村还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

  “到我们村,一下子就找到了传统村落的味道,这是历史的记忆,也是浓浓的乡愁。”村民武小斌说,他在2014年回到家乡,投资建设了“枣缘人家”民宿,生意一直不错。

  传统村落的保护正带给当地人更多的回报。武正生说,这两年村民收入越来越多,有80户贫困户脱贫,下一步发展民俗文化旅游,老乡增收致富又有了新路子。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孙庆忠长期在泥河沟村蹲点调研。他说,传统村落探索复育乡土文化,为一些濒临凋敝的乡村注入了活力,使农民能够更有尊严、更自信地生活在乡村。(记者 储国强 张斌 徐汉)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2月26日,昆明闻讯实业有限公司申报进口的首批1182台区外保税维修“智能电视盒子(待维修)”件通关放行,标志着云南省获批的首个区外保税维修项目正式开展业务。

2024年02月28日 11:10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