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微信
关注微博
纺织场面铜贮贝器 供图
“在事先找好的墓边挖下去3米多,依然没有见到东西,已经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判断失误了,但因为没见到生土,还得接着往下挖。不久后,铜矛冒头了,铜戈出来了,紧接着贮贝器、铜牛头……一个一个展现在我们眼前。”
1972年,21岁的云南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队员张永康(现为云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参与了江川李家山第一次考古发掘工作,见证了贮贝器和牛虎铜案等文物的出土。“贮贝器像个圆筒,盖子上雕刻着各种动物的形象,里面贮存着大量海贝。”张永康说,海贝是出产于印度洋的环纹贝,它的出现告诉了所有人:早在战国时期,古滇国就已经与印度洋沿岸的国度产生了联系。
张永康介绍,还有一些出土的饰品,比如蚀花石髓珠,实际上是一种用人工强碱或强酸工艺腐蚀出独特花纹的玛瑙珠,来自南亚和西亚。为数不少、反映动物搏斗场景的青铜扣饰,题材来自于遥远的斯基泰文化,但是扣饰底部用绿松石或孔雀石装饰,又具有古滇本土文化特色。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的“三江并流”,加上红河、珠江,这些天然的纽带,将云南和东南亚、南亚,甚至更为遥远的中亚联系起来。在张永康看来,河流是古代民族迁徙的走廊,不同的民族迁徙带来不同的文化碰撞。
牛虎铜案 供图
“除了国外文化元素的融入,出土的铜镜、弩机、五铢钱等,也展示了当时中原汉文化对古滇文化的影响,李家山古墓群是中华文化从多元到一体形成过程的重要例证。” 张永康感叹,“古滇国没有文字,但是我们的文物通过各种器皿上的雕饰,向我们生动讲述了古滇人的生产生活图景,这是一部惊艳的史书。”
近日,纪念云南李家山古墓群考古发现五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玉溪举行。国内百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李家山古墓群的文化、历史、艺术等价值进行研讨,并就如何让李家山文化“活起来”,既保护好李家山文化又让它造福当地群众建言献策。目前,玉溪市已经启动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申报工作。 (记者 曹曦桐)
2024年02月28日 15:23
2024年02月28日 13:20
2024年02月28日 11:45
2024年02月28日 11:40
2024年02月28日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