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待得住”,群众“过得好”——新疆旅游业复苏一线见闻

来源:新华社 2022-07-13 14:34:44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清晨,阳光洒在那拉提草原起伏的山坡上,好似涌动的金色兽脊,生机盎然;傍晚,喀什古城五光十色的街区里,游人在漫步中等待日落;深夜,伊宁六星街“网红”冰激凌店外还排着长队,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翘首以待“伊犁蓝”口味的新品……

  这里是新疆。盛夏时节,新疆旅游逐渐升温,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热情迎接八方游客。

  全方位引客

  “喀什,我们来啦!”

  6月19日,随着“华运号”旅游专列稳稳停靠喀什火车站,来自四川、浙江、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的923名游客开启了他们的南疆之行。

  帕米尔高原的“盘龙古道”、闻名遐迩的喀什古城、“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高山冰川、古城深巷,南疆的景致和韵味令人神往。

  向北,飞越天山,阿勒泰的森林湖泊、塔城的烂漫山花、伊犁的河谷草甸,壮美风光同样让人沉醉。

  6月16日,新疆阿拉尔塔里木机场正式通航,这是疆内第24个投入使用的民用机场;同一天,世界首条环沙漠铁路线和若铁路开通运营;6月30日,新疆第三条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S254线尉犁至且末公路正式通车……当地居民出行便捷的同时,游客行走大美新疆也有了新选择。

  为吸引游客到来,新疆多地文旅局负责人变身“网红”,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短视频、开启直播,推介大美新疆。

  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贺娇龙是其中之一。2020年,她在伊犁州昭苏县骑着骏马踏过雪地的视频走红后,次年当地游客数量增加数倍。目前,新疆有20多名这样的“网红”局长,以各自方式推动新疆故事“出圈”。

  旅游专列、包机、组团自驾……为引客入疆,天山南北各地出台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效果正逐步显现。以伊犁州为例,今年6月,游客人数环比上涨14%,旅游收入上涨54%。

  大小众兼顾

  天山南北、春夏秋冬,新疆孕育了多种多样的旅游资源,带动主题旅游、兴趣旅游、文化旅游和研学游等不同类型发展。

  许多游客奔着新疆特色而来。以险峻奇美的伊昭公路为例,来自深圳的游客佟彤说,她在新疆等了一个月,终于等到6月25日伊昭公路恢复通车,可以开车一览秀丽风景。

  而在冬天,冰雪旅游成为热门。今年春节假期,全疆80多个滑雪场接待了约360万名游客。

  更多游客来到新疆,不止为拍下美丽的照片。今年,以家庭、好友为单位的个性化出游较多,当地旅行社新增亲子露营、房车环游等产品,吸引了细分市场的游客报名参加。虽然旅游价格较往年有所增长,但游客体验感也有较大提升。

  记者近期在新疆多地看到,随着暑期的到来,新疆旅游正迎来旺季。一个明显的标志是,道路上、景区内,全国各地牌照的私家车随处可见。

  疆内外同乐

  游客获得新鲜体验的同时,当地各族群众也享受到旅游发展带来的红利。

  49岁的依丽奴·依沙木丁住在伊宁市六星街社区,这里是有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由于独特的街道设计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在2020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依丽奴以前没有工作,家中有年迈的老人,还有正在上学的孩子,全家人依靠丈夫每月不到3000元的工资生活。两年前,她来到六星街一家面包房工作,距家只有500米。在旅游旺季,她每月能拿到4500元的工资补贴家用。“旅游越来越旺,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了。”依丽奴告诉记者。

  在喀什古城巴格其巷民宿街,“驼铃姑娘”旅拍工作室的老板迪丽努尔·阿布力米提正忙着给客人挑选民族传统服饰。“我们都快忙不过来了。”她说,不只是做一门生意,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有所创新,这是旅游带给她的最大启发。

  7月6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拟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12家景区名单,新疆奇台县江布拉克景区位列其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旅游业新增直接就业约5.41万人,带动间接就业约150万人。特别是在南疆四地州,吸纳带动5万余人在旅游领域就业实现脱贫。

  自治区文旅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新疆正全面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使“过境游”升级为“过夜游”,让游客留得更久,当地群众收入更多。(记者 杨湛菲 刘红霞 马锴)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