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他们和前辈聊一聊青春

来源:新华社 2021-05-08 16:37:42
  • 关注微信

  • 关注微博

  4月30日晚,由北京团市委出品的舞台剧《百年对话》在北京大学上演,全剧选取建党百年来各个时期的优秀共产党员与当代青年隔空对话,探讨青年人共同关注的国家、民族、信仰等话题。

  穿越百年,面对使命、担当,不同时代的青年给出了近乎一致的答案。

  青春的使命

  码头,是驶离之地,也是归航之处。1916年,27岁的李大钊从日本乘船回国,他带着救国救民的使命和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期望能改造旧中国,寻求救亡图存之道。

  2016年,22岁的宋玺同样从码头出发,怀着护卫国家、人民的使命感,她在一次次摔打训练中坚持下来,最终因表现优异被选拔成为中国海军第二十五批护航编队的唯一一名女陆战队队员,赴亚丁湾、索马里执行了62艘次中外船舶护航任务。

  是什么让他们不顾自身安危,毅然决然地前进?

  百年前,李大钊在《警告全国父老书》中回答了这一问题。“同人等羁身异域,切齿国仇,回望神州,仰天悲愤。以谓有国可亡,有人可死,已无投鼠忌器之顾虑,宜有破釜沉舟之决心。”

  百年后,宋玺用行动延续了革命前辈的一腔青春热血。21岁的年轻姑娘,放弃享受北大湖光塔影的美好校园生活,选择在艰苦的训练中褪去娇气,在生死考验中更加坚强。

  这或许就是使命的力量、青春的力量。

  青春的担当

  心有使命,更需勇于担当。

  1950年,26岁的邓稼先在美国普渡大学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恩师的挽留、同窗的劝说没有阻止他回国的脚步,他决心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发光发热。

  1958年秋天,领导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如果明知道未来的日子条件艰苦、需隐姓埋名,一走就不知何日是归途。去,还是不去?

  类似的问题也在考验着科兴中维“克冠行动”的核心成员姜德玉。2020年,新冠病毒席卷世界,疫苗研发迫在眉睫。

  如果明知道此去冒着极大的风险,需要夜以继日的付出,甚至在巨大的投入过后,结果也有可能是零。干,还是不干?

  邓稼先用1964年10月戈壁滩上壮观的原子弹蘑菇云告诉了我们答案。五年的时间,他带着一批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用算盘进行原子理论计算,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个多月,算九次要整整一年。

  离开时还是青春年少的邓稼先,归来已是满头白发。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两弹一星精神是邓稼先一生的真实写照。

  2020年的大年初六,姜德玉告别家人,离开北京,进驻浙江省疾控中心P3实验室。研发的道路上困难重重,单是病毒灭活动力学曲线的研究,每一次都需要连续24小时不间断取样和立即检测。姜德玉团队在一个月里获得了15条灭活动力学曲线,那代表着15个连续24小时的不眠不休。

  这就是身为共产党员的科学家,他们有一种舍我其谁救民于水火的动力,不求回报,不计付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

  青春的拼搏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劳动者的努力拼搏,著名“铁人”王进喜、首钢工人刘博强都是其中佼佼者。

  王进喜曾经立下“(钻井进尺)月上千(米),年上万,玉门关上立标杆”的目标,带领团队在1959年创下钻井进尺7.1万米的全国最新纪录,成为全国劳模。

  刘博强刚进首钢时是一名轧钢工,后来做过维检工、焊工,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和产业转型升级,他开始面临全新的挑战——制冰,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冰场建设服务。

  王进喜的拼搏是“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他组织工人把60斤钻机化整为零,人拉肩扛运到井场。1960年4月,大庆打第二口井时发生井喷,在投放重晶石粉等多种方法失效的情况下,王进喜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

  而刘博强工作所在的冰壶赛道维护对温度、湿度、风力、季节变化等数据都要有精确了解,技术要求很高。第一次看到国际顶级制冰师加拿大人吉米(音译)的专业操作时,刘博强叹为观止,决心要以中国工匠的身份成为全世界顶级制冰师。

  于是他勤学苦练,每天晚上8点到10点都背着借来的打点壶到场馆外的水泥马路上进行洒水练习,日复一日,从不间断。每天高强度的练习下,他的右胳膊明显比左胳膊粗了一圈。

  从拼体力、拼态度、拼气势,到拼知识、拼文化、拼科技,一代又一代中国工匠就这样日积月累,十年如一日的传承和钻研,才缔造出一个个中国奇迹。

  百年来,他们怀着使命、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一点一滴的行动汇聚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希望。(记者 涂铭 李放 杨淑君 参与采写 李尹汝)

责任编辑:李磊
免责声明:云南经济新闻网(《云南经济日报》)内容来源于本报和互联网,如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对该部分主张知识产权,请来电或致函告之,本网站将迅速采取适当措施,否则,与之有关的知识产权纠纷本网站不承担任何责任。
  • 推荐
  • 新闻
  • 财经
  • 法制
  • 文旅
  • 教育
  • 汽车
  • 房产
2023年,云南省边贸总额达460.2亿元,同比增长51.5%,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9个百分点。

2024年02月28日 14:46

来自福建省厦门市和楚雄州内的84家企业提供了就业岗位10073个。

2024年02月28日 13:35

通过党员带头,引导沿江9个村民小组的群众利用撂荒土地,不断扩大小米芭蕉种植面积,目前普棚村小米芭蕉种植规模达3100亩,成为当地群众可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

2024年02月28日 13:20

近年来,云南省着眼构建持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全面建设清廉云南,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管党治党省域实践,为全省迈稳“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第一步提

2024年02月28日 11:45

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一名一线科研人员,云南植物药业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黄春球最近正准备把加快云南省中药(民族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带到

2024年02月28日 11:40

步入2024年,我省继续大力实施开发区振兴三年行动,着力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2024年02月28日 11:36

连日来,云南省多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开足马力赶订单、促生产。

2024年02月28日 11:31

近日,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通过了云南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工作要点和立法、监督、代表工作计划,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增强立法质效、提高监督水平、保障代表履

2024年02月28日 11:26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推动“一带一路”体育交流,在举办精彩体育赛事和多元化主题活动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云南体育对外交往内涵。

2024年02月28日 11:23

这是云南首项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行业技术规范,填补了云南收容救护野生动物技术标准空白。

2024年02月28日 11:19

关于我们 | 服务合作 | 广告报价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网站声明
新闻爆料热线:0871-64108623 64153373 投稿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  主管      云南经济日报社  主办

本报法律顾问:云南天外天律师事务所 何春秋 律师

滇ICP备19003617号 云南经济日报出版许可证:滇报出证字第0053号 滇公网安备:53010202000680号

24小时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71-64108623; 举报邮箱:ynjjrbw@163.com

云南经济日报社(云南经济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